[腕表知識] 今天給大家分享郎朗在歐洲設立國際音樂基金會
德國執(zhí)行董事Thomas Schn?dter(左二),以全額的支票交付國際音樂基金會。郎朗(右二)與兩位獎學金得獎者:Matthias Hegemann(左一)、Cynthia Maya Bal (右一)。
鋼琴家郎朗在3月30日進行了一場特別的演奏,慶祝在歐洲的國際音樂基金會成立。郎朗認為他的成就皆是幼時許多演機會累積而來的,他希望現(xiàn)在也能夠將寶貴的機會提供給下一代的音樂家與觀眾。
郎朗這些年來不斷致力于兒童及音樂事務,在24年獲選為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國際親善大使,光是去年,他演出的多場演奏會就為紅十字會募集340萬美元,并投入于中國四川震災的善后服務。28年,郎朗加入萬寶龍品牌國際親善大使行列,努力推廣古典音樂,讓大眾對古典音樂有更深入的了解與欣賞,萬寶龍也極為推崇他鋼琴家的才氣與對社會服務的投入,甄選他為萬寶龍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對于郎 手表,又叫腕表。即佩戴在手腕上的用以計時的工具。而今天手表對于我們的意義已經不是看時間這么簡單。那么今天手表對我們的意義是什么呢?在社交場合,佩戴手表,通常意味著時間觀念強、作風嚴謹;而不戴手表的人,或是動輒向他人詢問時間的人,則總會令人嗤之以鼻,因為這多表明其時間觀念不強。 在正規(guī)的社交場合,手表往往被視同首飾,對于平時只有戒指一種首飾可戴的男士來說,更是備受重視。有人甚至強調說:“手表不僅是男人的首飾,而且是男人最重要的首飾。”在西方國家,手表與鋼筆、打火機曾一度被稱為成年男子的“三件寶”,是每個男人須臾不可離身之物。朗成立的國際音樂基金會,德國萬寶龍執(zhí)行董事施奈德特(Thomas Schn?dter)表示,萬寶龍也將每年提供兩位獎學金的名額,響應支持郎朗為兒童音樂所做的努力。
出門前穿好衣服,把手表戴在手腕上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的去審視鏡子里的自己,原本看了無數遍的樣子,今日竟如此不同。摩挲腕間手表,感受它的紋路,凈化我們身上浮躁乏味的氣息,就像是背后站著一位智者,指引我們自由闖蕩。儀式感是手表賦予我們最莊重的一點,在儀式感之后才是戴表者對手表的喜愛,對時間的準確和對配飾的要求。手表帶給一個人的特殊情感,「不戴表的人」永遠無法理解。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leping,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yxa.cn/biao-77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