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文化]點進來的朋友們,先說明一下哈,想了解表款推薦的文章請看導購和品鑒,想看實時動態(tài)的文章請看新聞,今天,不是來跟大家高談、設計之類的闊論,主要講的是之前看到有網友問過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我上的世界時東八區(qū)城市是香港啊等等,關于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今天來悄悄的說上一些。
咱們先不談別的,先來簡單聊聊世界時上的東八區(qū)。
有的人一旦有錢,就會給自己選擇一款奢侈腕表來附庸風雅,一塊金光閃閃的奢華腕表,讓我們感到十分的驕傲。但是有的人在選擇腕表的時候,不會因為自己的錢多而去選擇奢華腕表,而是進行認真比對和選擇,選擇一些符合自己興趣愛好的優(yōu)雅腕表,腕表是否奢華,已經不是那么重要了,最重要的是適合自己。我們的手表就如同我們的寵物一般,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我們。我們的手表也如同我們的密友一般,無時無刻都在為我們提供計時服務。我們的手表也如同時尚大師一般,時時刻刻在幫我們展示時尚。腕表閃爍之時,我們也是展示自己的最佳時刻。
東八區(qū)是什么?能吃嗎
這個就是關于地理的知識了(還真看到過有網友問諸如此類的問題,其實你可以自行百度一下),東八區(qū)指的是東經112.5到127.5度之間,理論上東八區(qū)的區(qū)時要比格林尼治時間()快8個小時。位于東八區(qū)的國家比如中國,蒙古,馬來西亞,菲律賓等,這些國家都采用了東八區(qū)的區(qū)時,并以自己的國家命名(除了我國以首都命名)。
我國采用東八區(qū)的區(qū)時作為標準時間,并且命名為北京時間。但地方時與區(qū)時相互區(qū)別,北京市中心精準的地理位置為東經116度21分,東八區(qū)的區(qū)時指的是東經120度的地方時,事實上,東八區(qū)的區(qū)時比北京地方時要快16分鐘。標準時間只以該時區(qū)中央經線為準,不以任何城市位置為參照。
了解一下“世界時”
真正算起來時間的話,早在1885年左右就開始有人需求一款世界時功能,其設計靈感來源于一位工程師由于時間差錯過了火車,只不過當時還尚未成功。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有市場就會推動經濟、科技等共同發(fā)展(反過來也如此),1931年, 日內瓦鐘表匠路易斯(Louis Cottier)設計“Heures Universelles”世界時表,世界時將HU設為標識。上面這款表就是百達翡麗首只當地時間永久為倫敦時間的世界時腕表。
世界時上標記的各個城市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深究其原因總是會跟政治、經濟、文化、歷史都會扯上一些關系,比如曾經為慶祝阿爾及利亞的獨立戰(zhàn)爭勝利特制一塊世界時腕表。在世界時標記城市中除了倫敦之外還將阿爾及利亞的名字標入其中。
由此可見,一塊世界時腕表的城市標注并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問題。
世界時上東八區(qū)代表“北京”
一塊世界時腕表上有那么多的城市代表,愛表人士可能也并不會注意這些細節(jié),當然,我亦如此。不過,當你詢問一位外國友人北京時間時,他有可能會抬起手腕上的腕表問你北京時間是什么,是香港時間嗎。這才逐漸注意到世界時上的東八區(qū)代表城市是什么。
也許是自己身處北京,所以更多的會在意這些細節(jié),每當看到國外品牌旗下一塊世界時腕表時,都會下意識看一眼東八區(qū)的代表城市–“BEIJING”,雖然內心清楚有一些品牌將東八區(qū)城市印為“HONG KONG”,但也不免安慰一下自己,“HONG KONG”畢竟也是屬于中國領土的城市。
而有一些品牌則會直接避免這樣的問題,就比如前段時間百達翡麗公開宣布2019年會將世界時上的“HONG KONG”徹底改成“BEIJING”。
2012年百達翡麗曾經推出過上海特別款,東八區(qū)為“SHANGHAI”標紅,但也僅有50塊限量款。
這里也有一個歷史遺留問題,曾經,1930年,百達翡麗世界時上東八區(qū)代表城市一直是北京,后來由于政治問題,才將北京改為香港,現在聲明重新改回北京,也許是由于我國經濟發(fā)展迅速,重視中國市場,也許又是其他政治因素等等,但對于我們國人來說,戴著一塊世界時上標注“BEIJING”城市來說,也許會更有底氣。
有很多國外品牌基于中國市場的強大曾經也推出過不少中國特別款,比如世界時間計時腕表,刻有24個時區(qū)代表城市名稱的旋轉表圈,不僅城市名稱可選擇中文,更是首次采用“北京/BEIJING”作為東八時區(qū)的代表城市;
2014年推出經典系列時區(qū)腕表“北京時”紀念款,“北京時”紀念款專為中國大陸地區(qū)傾力打造,僅需通過腕表8點位表冠預先設定和存儲“BEIJING”時間。
也有不少國外品牌在幾年前就直接將推出的世界時腕表上的東八區(qū)標為“BEIJING”,比如世界時腕表與世界時腕表等等。
曾經看過其他媒體老師寫到:“如果將世界時上的東八區(qū)改為“BEIJING”是一個發(fā)展主線,那么曾經東八區(qū)印著“HONG KONG”城市的腕表就會奇貨可居了”。
我還是希望那位老師的“如果”可以變成“一定”,無論國內外都保持什么態(tài)度,但是“HONG KONG”與“BEIJING”同為一片領土不分家,仍然有很多像我一樣存在這樣的想法,人們還是希望無論是還是其他商品的出產商,都能夠堅定自身的政治立場。
只不過,現在究其中國市場發(fā)展而言,利用新的變化,新的賣點,引起消費熱潮并不是難事,關鍵還是取決于消費群體,文化上的東西一旦形成,就會產生根深蒂固的影響,很難再更改,希望以后在歐洲問時間的時候,北京時間比香港時間要答對的多得多。(圖/文 宇宙之表 邱詩雅)
1885年,德國海軍向瑞士的鐘表商定制大量手表,手表的實用性獲得世人的肯定,逐漸普及開來。19世紀初。ROLEX(勞力士)的前身——WILSDORF&DAVIS 公司推出銀制紳士表和淑女表,大獲成功,帶動了各家鐘表廠商競相研制開發(fā)手表。當年就以懷表技藝聞名世界的瑞士,在手表制作方面也一馬當先,ROLEX 在1926年就開發(fā)出完全防水型的手表 “ROLEXOYSTER”,1931年又率先將自動上發(fā)條的手表“OYSTERPERPETUAL”推向市場。LONGINES(浪琴)公司也不甘示弱,其研制的精密航空鐘與美國飛行 家林德伯格一起飛渡大西洋,名聲大振。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leping,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yxa.cn/biao-12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