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技術] 在中,有一種非常玄妙的機構,叫做行星系統(tǒng),它的名字,正是來自于天體運行的奇特方式,宇宙中的一些星體,不僅自轉(zhuǎn),也會圍繞某一個星體公轉(zhuǎn),這種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的組合,我們形象的稱之為天體式運行。在鐘表業(yè)的早期,人們通過觀察天象來總結宇宙運行的奧秘,其中一部分被人們捕捉,并應用到了天文鐘表中,應該說,自古以來,有一部分鐘表就用于展現(xiàn)天體運行的規(guī)律,而不單單指示時間,在哲學和科學界,時間和宇宙密不可分,所以指示時間的一種宏偉愿景,就是呈現(xiàn)宇宙運行的奧秘。也因此,人們從天體運行中總結規(guī)律,模仿其運行方式,并應用到了鐘表之中。
當然,行星系統(tǒng)(自轉(zhuǎn)+公轉(zhuǎn))的方式,并不只有在手表中有,現(xiàn)代的很多精密機械設備,都有這樣的系統(tǒng),它具有鮮明的優(yōu)點,比如可以縮小輪系占用的空間并達到理想的效果,比如提高齒輪傳動的效率等等。在制造業(yè)里,行星系統(tǒng)最簡單的一個構造,就是行星齒輪,通過這個齒輪可以達到在極小的空間里實現(xiàn)齒輪轉(zhuǎn)速的轉(zhuǎn)換。而在鐘表業(yè)里,行星系統(tǒng)代表了一種非常繁復的機構,只出現(xiàn)在一些超級復雜的鐘表之中,甚至是概念鐘表之中。
常見的行星齒輪
行星系統(tǒng)最常見的,就是在復雜陀飛輪表款中,我們可以先來看幾只手表。今年推出了好幾只新的軌道式飛行陀飛輪,一只是地球物理天文臺系列世界時陀飛輪腕表,還有兩只是Hybris Artistica?腕表。這三只表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陀飛輪不僅自轉(zhuǎn),同樣也圍繞表盤中心轉(zhuǎn)。這種行星式的運轉(zhuǎn),不是今年才出現(xiàn),積家在之前已經(jīng)推出過好幾只類似表款。陀飛輪本身每分鐘自轉(zhuǎn)一圈,而整體又圍繞中心每12個小時旋轉(zhuǎn)一周,非常玄妙。
積家地球物理天文臺系列世界時腕表 帶軌道式飛行陀飛輪系統(tǒng)
除了積家之外,的神秘陀飛輪,也運用了這項復雜的結構,并且,更加特殊??ǖ貋嗠p重神秘陀飛輪腕表,表盤6點鐘位置設計了一枚陀飛輪,神奇的是,這枚陀飛輪從視覺上看完全是浮空的,好像與手表沒有任何關聯(lián),但它又真實的運轉(zhuǎn)著,非常神奇。這枚陀飛輪不僅本身很神秘,而且它是雙重旋轉(zhuǎn),陀飛輪本身每60秒自轉(zhuǎn)一周,而整體又每5分鐘繞中心軸轉(zhuǎn)一圈。并且這項復雜的天體運行式陀飛輪,應用于多款之中。
卡地亞雙重神秘陀飛輪腕表
也具有非常雄厚的復雜制表技術,而一只Polo相對陀飛輪腕表,簡單的展示了陀飛輪的玄妙之境。陀飛輪被放置到了腕表分針的末端,因此陀飛輪不僅每分鐘自轉(zhuǎn)一周,而且每小時圍繞表盤中心公轉(zhuǎn)一周。事實上它和積家的天體運行式陀飛輪原理比較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伯爵相對陀飛輪腕表
再來看一只更加復雜的,5347BR腕表,堪稱陀飛輪出神入化之杰作,展現(xiàn)了高尖端復雜陀飛輪天體式運轉(zhuǎn)的美妙場景。這枚腕表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腕表設計了雙陀飛輪,每個陀飛輪都自轉(zhuǎn),同時兩個陀飛輪又通過中間一根橋板相連,圍繞表盤中心公轉(zhuǎn),每12小時轉(zhuǎn)動一周,可以指示小時。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僅僅是雙陀飛輪就已經(jīng)非常難制作了,更何況還要做到整個結構圍繞盤面轉(zhuǎn)動起來,難上加難。
寶璣5347BR
如果從玄妙的角度來說,我想Jacob&co的ASTRONOMICAL腕表可能是最讓男人血脈噴張的手表了。沒錯,這個品牌就是之前朋友圈里傳的非常火熱的,是向華強買給向太價值1.6億港幣那款手表的牌子。而它最著名的,可能就是ASTRONOMICAL這個系列,非常獨特的運行方式,成為世界上最驚奇的手表之一,整個盤面結構都在旋轉(zhuǎn),包括雙軸旋轉(zhuǎn)陀飛輪,時分盤以及兩邊和中間軸上方的地球等。毫無疑問,這款表的天體運行式行星系統(tǒng),比之前的表款更加直觀,更加震撼。
Jacob&co ASTRONOMICAL
除了陀飛輪之外,天體運行式的行星運轉(zhuǎn)結構,在其他一些手表中也存在。非常著名的Richard “Terraluna”也是很典型的一個例子。朗格Terraluna腕表本身就是展現(xiàn)地月天體運行關系的一個復雜系統(tǒng),在這個結構里,月球不僅自己會顯示的陰晴圓缺,同時整個月相結構又圍繞中間的地球“公轉(zhuǎn)”,內(nèi)部同樣使用了一種行星系統(tǒng)。
朗格Richard Lange “Terraluna”
包括目前種類繁多的天文鐘表,里面有一部分也會涉及到行星結構,但是并不全都會有,因為依照現(xiàn)代的機械精密構造,如同萬年歷這樣的靜態(tài)復雜結構,也可以實現(xiàn)天文星象的指示,只需要計算好各自的運行軌跡,通過多層半透明藍寶石結構的疊加,就可以模擬出來,當然,它們也很復雜,不過并不需要用到行星輪系結構。
海瑞溫斯頓OPUS 11
那么,這些讓人目眩神迷,顛覆鐘表傳統(tǒng)視覺呈現(xiàn)的功能,都是怎么實現(xiàn)的呢?在多擒縱結構的鐘表中,制表師們通過差動齒輪可以實現(xiàn)不同擒縱之間振頻的均衡和綜合輸出,而在天體運行式機械鐘表中,則時常用到行星輪系來輔助。
卡地亞雙重神秘陀飛輪腕表 搭載9454 MC
我們知道差動齒輪是有多層結構的,而行星輪系,看上去似乎沒有差動齒輪復雜。舉個例子,卡地亞的雙重神秘陀飛輪腕表,機芯用的是9454 MC機芯,因為陀飛輪被“懸空”了,看起來沒有任何支撐點,所以很神奇,這個陀飛輪不僅自轉(zhuǎn),也圍繞中心輪公轉(zhuǎn)。事實上它的原理并不復雜,首先,卡地亞把上鏈、走時輪系全部放在了機芯的上半部分,圍繞著中間的陀飛輪結構排布;其次把顯示系剛好排布在12點鐘位置中間;第三,從顯示系通過輪系將能量傳遞到中間的神秘陀飛輪結構。這一部分其實和普通的表差別不大,核心在于中間通透的神秘陀飛輪結構。
下面來看下這個神秘的陀飛輪部分。其實這個結構同樣不復雜,陀飛輪被固定在一個透明的藍寶石水晶玻璃上,當然陀飛輪是可以自由轉(zhuǎn)動的,水晶玻璃相當于傳統(tǒng)的陀飛輪夾板,但有意思的是這個夾板也是會轉(zhuǎn)動的,因為這個水晶玻璃外圍帶有齒輪,和機芯上的傳動輪系相連接,從而接收發(fā)條盒傳遞過來的能量。而在陀飛輪的背面,還有一個齒輪,也就是常說的太陽輪,陀飛輪圍繞著這個齒輪做行星運動,這個齒輪是固定在另一個藍寶石水晶玻璃上的,通過6個螺絲固定。
行星齒輪系統(tǒng)
而動力則通過帶有齒的藍寶石水晶玻璃(其實外圍還有金屬襯圈,齒在金屬圈上)傳遞到太陽輪,太陽輪作為動力源為陀飛輪旋轉(zhuǎn)提供動力,此時帶齒的藍寶石水晶玻璃、底部太陽輪以及陀飛輪就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星輪系,它不僅為陀飛輪提供動力使其在它上面自轉(zhuǎn),也帶動陀飛輪圍繞太陽輪公轉(zhuǎn)。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陀飛輪底部的小型動力輸入輪(可以理解為傳統(tǒng)陀飛輪上的秒輪)只有15個齒,而太陽輪上則有75個齒,齒數(shù)比1:5,因此陀飛輪每分鐘自轉(zhuǎn)一圈,自然也將圍繞太陽輪每5分鐘公轉(zhuǎn)一圈。
伯爵搭載608P機芯的腕表
和卡地亞雙重神秘陀飛輪十分類似的,還有伯爵的“相對陀飛輪”系列,機芯型號608P。這枚機芯的特點是,陀飛輪被放在了分針的尾端,將陀飛輪當分鐘使用,這枚陀飛輪每分鐘自轉(zhuǎn)一周,每60分鐘圍繞盤心公轉(zhuǎn)一周。從機芯圖中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發(fā)條盒在機芯底部,通過傳動輪系,將能量傳遞到分針,分針上直接固定著陀飛輪,而陀飛輪與中間固定著的齒輪相連,此時這個齒輪和分針組合,為系統(tǒng)輸入動力。由于陀飛輪轉(zhuǎn)速太快,如果陀飛輪直接與中間的固定太陽輪相連,那么可能幾分鐘就完成了公轉(zhuǎn),所以實際上陀飛輪框架與太陽輪之間的過輪,通過齒數(shù)比,起到一個減速的作用。同樣,這也是一套經(jīng)典的行星輪系。
陀飛輪
事實上,陀飛輪本身就存在一套行星輪系,那就是擒縱輪與秒輪。我們知道,陀飛輪內(nèi)部,擒縱輪是自轉(zhuǎn)的,也是跟著框架,圍繞秒輪公轉(zhuǎn)的,行星系統(tǒng)根源上就是陀飛輪正常運轉(zhuǎn)的核心。
朗格Richard Lange “Terraluna”腕表
再來看看應用在朗格Terraluna上的行星系統(tǒng)。和之前用在陀飛輪上的不同,這次朗格將行星輪系用在了月相上。如果你曾看過朗格Richard Lange “Terraluna”的月相運行,就知道它有多么神奇。整個后面的天文星象圖,包括月相、地球和星系都是圍繞中心軸轉(zhuǎn)動的。這個系統(tǒng)里面,地球和星系轉(zhuǎn)動很簡單,但是月相即要跟著星系的位置變化,又要自己顯示月相變化,這種雙重變化就不那么簡單了。
圖中我們看到,在碩大的星象圖下方,隱藏了很多小齒輪。其中第三月相輪上的小齒輪就是用于驅(qū)動天體圓盤的齒輪。而月相盤中間的軸,則固定在天體圓盤上,因此,月相盤會跟隨天體圓盤,連接固定輪(行星輪系里的太陽輪)做公轉(zhuǎn),而本身也做自轉(zhuǎn)運動。地球則由月相盤固定輪底下的驅(qū)動輪驅(qū)動,整個天體星盤通過底部的行星輪系,呈現(xiàn)不同的運轉(zhuǎn)速率,地球自轉(zhuǎn),月相盤圍繞地球公轉(zhuǎn),并呈現(xiàn)月相變化。
總結:行星系統(tǒng)是鐘表中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結構,它很簡單,靠幾個齒輪就能呈現(xiàn)出非常玄妙的運轉(zhuǎn),由于它呈現(xiàn)一定的天體運行特征,而時間又本身和宇宙運轉(zhuǎn)緊密相連,因此這種結構在鐘表中并不罕見,但也的確是復雜鐘表中才有的結構,并代表了尖端制表工藝。簡單的行星系統(tǒng)大同小異,而當看透其中的奧妙之后,其實那些神秘而復雜的鐘表,也就不那么難理解了。(圖/文 宇宙之表 吳一冰)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leping,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yxa.cn/biao-11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