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知識] 今天給大家分享寶齊萊馬利龍萬年歷計時碼表可謂時計藝術(shù)的典范
公元前 46 年,埃及天文家 Sosigenes 制定了現(xiàn)代歷法的基礎(chǔ):一年分為十二個月,其中七個月有 31 天,四個月有 30 天,一個月有 29 天,即一年共 36525 天,四年下來就會多出一天。后來,羅馬帝國西澤大帝將儒略歷法推廣至世界各地,但這歷法不足之處是每年仍有 078 日的誤差。至 1582 年教皇格哥利十三世提出改革,凡是 1 的倍數(shù)卻非 4 的倍數(shù)的年份便沒有閏年,解決了這誤差問題;以此為名的格哥利歷法,至今仍為量度時間之本。
這歷法當中,大小月份及閏月的日子數(shù)目并非一致。一般機械日歷 手表,又叫腕表。即佩戴在手腕上的用以計時的工具。而今天手表對于我們的意義已經(jīng)不是看時間這么簡單。那么今天手表對我們的意義是什么呢?在社交場合,佩戴手表,通常意味著時間觀念強、作風嚴謹;而不戴手表的人,或是動輒向他人詢問時間的人,則總會令人嗤之以鼻,因為這多表明其時間觀念不強。 在正規(guī)的社交場合,手表往往被視同首飾,對于平時只有戒指一種首飾可戴的男士來說,更是備受重視。有人甚至強調(diào)說:“手表不僅是男人的首飾,而且是男人最重要的首飾?!痹谖鞣絿?,手表與鋼筆、打火機曾一度被稱為成年男子的“三件寶”,是每個男人須臾不可離身之物。只會從第 30 天跳至第 31 天,若果下一個月份少于31天,就要手動調(diào)校至第1天。
不過,萬年歷腕不但可以自動處理大小月份的日數(shù),連閏年亦準確無誤,當中涉及極復(fù)雜的機械結(jié)構(gòu),所以萬年歷亦被譽為最頂尖的制表技術(shù)之一?,F(xiàn)今的萬年歷系統(tǒng)直至 21 年才需要手動調(diào)校一次,因為 21 年雖然是 1 的倍數(shù),卻非 4 的倍數(shù),所以并非閏年。
對鐘情萬年歷工藝的表迷來說,萬年歷計時碼表可謂時計藝術(shù)的典范:12 時位置的日期顯示、6 時位置的星期顯示、9 時位置的月份及閏年顯示以及 3 時位置的百年精準無誤,這枚獨有的更兼具飛返計時功能,表盤外緣有測速計刻度,與品牌堅守以實用功能為本的理念一致。萬年歷計時碼表以 Vaucher 機芯廠研制的機芯為基礎(chǔ),但細節(jié)修飾則秉承寶齊萊的一貫本色。
馬利龍萬年歷計時碼表雖然集多功能于一身,但經(jīng)設(shè)計師悉心調(diào)度,利用不同層次及修飾處理,令布局及顯示清晰易讀:例如 6 時位置的小時定時器、9 時位置的分鐘定時器以及 12 時位置的小秒針,分別鑲嵌于微凹的日歷顯示盤內(nèi),配合黑色線條勾劃不同刻度,絕不混淆。
中置計時秒針、立體時標、寶齊萊獨有的字款及數(shù)字、劍形夜光時、分針以及三根含蓄的黑色計時指標,為傳統(tǒng)萬年歷功能披上嶄新風貌。典雅的銀色表盤中央部份經(jīng)啞光修飾,定時器及分鐘刻度經(jīng)磨砂處理,呈現(xiàn)悅目的光澤對比;月相以炭黑背景襯銀色月亮,又見豐富的當代設(shè)計觸覺。
高貴或型格各見永不過時的美感,緞面打磨及拋光打磨對比悅目,表耳線條更輪廓分明;表圈鑲嵌弧形藍寶石水晶表鏡;表冠及拋光計時按鈕造型簡潔優(yōu)雅;從藍寶石水晶表背可一睹機械機芯及 22K 玫瑰金擺陀的精美造工。
馬利龍萬年歷計時碼表精鋼型號限量發(fā)行 150 枚,玫瑰金型號全球僅 1 枚,更顯其珍罕身價。腕表收藏家最著重時計的傳統(tǒng)工藝、實用功能以及永不過時的獨特外觀,寶齊萊的杰出新作馬利龍萬年歷計時碼表,定必贏得鑒賞家的歡心。
馬利龍萬年歷計時碼表技術(shù)規(guī)格
機芯?。篊FB 1904 自動上鏈機芯,直徑 30 毫米,厚度 76 毫米,49 石,動力儲存 50 小時
功能?。河嫊r,飛返,萬年歷,日期顯示,星期顯示,月份顯示,閠年、月相顯示
表殼?。?18K 玫瑰金,雙面抗折射藍寶石水晶鏡面,藍寶石水晶表背,防水深度 30 米,直徑425 毫米,厚度143 毫米
表帶?。喝耸挚p制劉易斯安納鱷魚皮表帶,18K 玫瑰金針扣
限量?。? 只
1、給男朋友送手表,代表你和他像擁有分分秒秒的感情。2、給女朋友送手表,代表天天見,時時見,分分秒秒見,分分秒秒陪著你。3、朋友之間送手表的含義是珍惜我們的分分秒秒,預(yù)示友誼長久。4、大人給小孩手表的含義是希望從小抓緊時間學習,成為有用的人才。手表,或稱為腕表,是指戴在手腕上,用以計時/顯示時間的儀器,手表在英語里watch源自中世紀wacche這一詞匯。手表通常是利用皮革、橡膠、尼龍布、不銹鋼等材料,制成表帶,將顯示時間的表頭束在手腕上。手表構(gòu)造手表由表頭、表帶(表扣)組成。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leping,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yxa.cn/biao-93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