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知識] 今天給大家分享買到“瑞士灰”,你會怎么辦?
[ 鐘雜談]顧名思義,“瑞士灰”就是來自瑞士的灰塵,是表友對表盤自帶原廠灰塵的戲稱。我們知道的裝配工序多由手工完成,對制造環(huán)境、工匠技術(shù)都有著較高要求。誠然作為批量生產(chǎn)的工業(yè)產(chǎn)品,隨著產(chǎn)量增加,各環(huán)節(jié)把控的難度也會隨之增大。盡管各大品牌都有嚴格的出廠檢驗流程,但正所謂百密一疏,最終交由消費者的腕表仍然有幾率存在細微顆粒物。在腕表知識論壇檢索“瑞士灰”一詞,能發(fā)現(xiàn)許多關(guān)于該問題的反饋,從親民級到高奢級品牌無一例外,看來瑞士灰已成一種常見現(xiàn)象。
@月離千心 論壇實拍
首先我們先探討一個問題,就是瑞士灰算不算質(zhì)量問題?我認為不同于劃痕、污漬等裝配痕跡,瑞士灰可以通過簡單擦拭清除,并不會對表盤造成不可逆損傷,從這點來看瑞士灰其實不算質(zhì)量問題,而是品控問題。有關(guān)于此,論壇表友也出現(xiàn)了不同聲音。
觀點一:部分可以容忍
@盧澤 論壇實拍
持該觀點的表友認為,瑞士灰并非完全不能接受。手工裝配的腕表,難以達到絕對意義上的完美,只要不是明顯瑕疵,瑞士灰在可容忍范圍內(nèi),就看這個“度”如何把握。例如有的表友能接受盤面中僅有的一粒瑞士灰,但對2粒及以上無法容忍;有的表友能接受較 在西方國家里,手表、鋼筆和打火機曾被稱為一個成熟,紳士男士的“三寶”,是每個男人身上攜帶必不可少的物品。可以見得手表不僅僅作為簡單計時工具,而是作為飾品,同時也是個人身份的象征存在。記得一位時尚大咖說過“男人看表,女人看包”,這一句話,從中我們可以理解到,手表在社交場合所戴的手表往往更能體現(xiàn)其身份地位還有財富狀況,也能看出他的生活品位。我們很經(jīng)??梢月牭?,戴表的男人顯品味,戴表的女人顯韻味。小的灰塵,對直徑超過5微米的塵埃無法容忍;有的人則接受灰塵存在于表盤邊緣、日歷窗口等部位,不接受位于表盤中部等明顯處,等等。
觀點二:完全無法接受
@羅伯特杜蘭 論壇實拍
作為消費者,花高價購買一枚腕表,必然抱有很高的期望值。瑞士灰不僅影響腕表美觀,更會打擊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由于瑞士灰不屬于質(zhì)量問題,故而不在“三包”范圍之內(nèi),也就是說消費者無法以此為由退換。試想一枚新表還未捂熱就要開蓋清理,是很多人無法接受的。尤其對“完美主義”情結(jié)較重的表友,比起瑞士灰更在意開蓋痕跡,因此這部分表友往往選擇把表轉(zhuǎn)賣。
觀點三:自行清除干凈
@小臻同學 論壇實拍
第三種觀點結(jié)合了上述兩種看法,這部分表友既不愿湊合佩戴,但也不肯作轉(zhuǎn)賣處理,而是自行將瑞士灰清除干凈。對于在保的腕表,通過售后處理當然是首選,若二級市場購買的腕表已過保,則交由專業(yè)維修機構(gòu)清理。不過需要注意第三方機構(gòu)的資質(zhì),避免清除“瑞士灰”的同時又出現(xiàn)更多“中國灰”。
@注冊失敗用戶 論壇實拍
總結(jié):以上三種觀點是不同表友遇到瑞士灰時的處理辦法,不論是選擇容忍接受還是開蓋清除,終歸要承認對消費者的購表體驗造成了影響。也希望廠商能加強品控把關(guān),減少此類問題的出現(xiàn)。(圖/文 腕表知識 蕭峰)
戴表是一種儀式感「人為什么要有儀式感?」「小王子」里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個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儀式感對我們而言,莊重而有意義,它足以讓平凡的日子也可以散發(fā)出光芒。同樣的,手表對我們來說就是生活中的一種儀式感。相信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人可能不會每天都佩戴著手表的,但在某些特定的場合,比如「有重要的面談」或是「第一次和女票約會」,都會巴不得把家里最好最時尚的手表戴上,并且服裝也會很注意,要跟手表搭配好讓自己信心十足。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leping,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yxa.cn/biao-32296.html